编辑部公告

  • 2016年第2期专题:大数据与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带来空前的重大变革与发展机遇。本专题“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聚焦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应用的机理、方法、工具和案例,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借鉴。

           社会学研究是开展大数据社会治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同时大数据也给社会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冯仕政的论文《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与社会研究:现状、问题与前景》考察了大数据给社会研究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面临的困难,揭示了大数据所具有的数据、社会和技术三重属性以及相应而来的不同学科在大数据社会研究中的地位和关系。刘强强等的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的治理现代化: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讨论了大数据为治理现代化提供的4种可能:治理体系与能力的重塑、政府形态的重塑、公共服务体制的创新和政策过程的创新,进而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建议。

           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但是大数据的发展为社会调查数据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顾佳峰的论文《大数据时代下中国社会调查的科学新观》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调查的精准度,有效实施社会关系的精准管理。高丰的论文《共治共创视角下的开放数据发展:趋势、挑战和反思探讨了政府数据作为一种社会治理中的“共治共创”平台的价值以及以数据开放为核心的平台架构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赵妍妍等的论文《社会焦点透视镜系统——大数据视角下的舆情观测平台介绍了他们开发的社会焦点透视镜系统,探讨了利用互联网社会网络数据,为社会治理决策者提供实时的焦点事件及其情感分布展示,深层剖析焦点事件的情感分布原因和人群分布等。

           陈东平的论文《基于整体数据建设的深圳市“织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市“织网工程”为例,探讨了以整体数据驱动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方法。邓晖的论文《城市大数据的生态模型及应用》提出了城市大数据的生态模型,指出政府是天然的“数据平台”,并介绍了一个具体的大数据应用案例,通过大数据手段来帮助政府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一窥未来政府通过大数据进一步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潜力。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对社会的治理”或者说是以“社会”为对象的治理。广义而言,只要是由人参与的系统就是“社会”,包括了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专题讨论的话题还比较局限,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各方面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杜小勇(1963-),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常务理事、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主任、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人民邮电出版社《大数据》期刊编委会副主任,Springer出版社《Communication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ystems》系列丛书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与智能信息检索。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973”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SIGMOD、ICDE、AAAI、IEEE TKDE等数据库相关领域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

  • 发布日期: 2020-01-20    浏览: 1222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