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 《大数据》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大数据》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10月26日在杭州召开。本届编委会共80位编委,其中,郑纬民教授再次当选为编委会主任委员,程学旗、杜小勇、周傲英、王万良、朱扬勇、刘多、刘华鲁7位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50余位编委及人民邮电出版社和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此次《大数据》编委会由清华大学教授、《大数据》编委会主任委员郑纬民主持。《大数据》自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4个年头。在第一届编委会的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此次编委会会议重点讨论:第二届编委会工作方向及目标(2019―2022年)、2019年工作重点规划。与会编委在分析总结《大数据》4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就《大数据》期刊未来发展方向和实现措施、2019年选题方向等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对2019年的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刘华鲁代表人民邮电出版社致辞,对各位编委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大数据》一直坚持“专家办刊”的理念,创刊4年以来,学科排名迅速上升。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版)中,《大数据》在143种同类期刊中,期刊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名第31位,复合影响因子排名第8位,刘华鲁社长对《大数据》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第一届编委会的支持和指导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同时,对《大数据》为提供多层面的读者服务而打造的品牌活动和精品图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新一届编委带领《大数据》越走越远!


    清华大学教授、《大数据》编委会主任委员郑纬民作了《大数据》编委会2018年工作报告。对《大数据》过去4年的发展表示了肯定,对第一届编委的贡献和工作表示了感谢。并在编委会工作机制建设、期刊内容组织、期刊宣传与推广、自主品牌学术活动打造等方面对第一届编委会4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1)建立了基本成熟的编委会工作机制,确定和细化了《大数据》的定位、风格、栏目设置、内容组织和审稿机制。目前,《大数据》内容定位和风格趋于成熟,出版流程逐渐完善,期刊影响力显著提升。

    (2)组织策划了20期专题,此外,每年还根据领域热点开辟特色专栏,内容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好评,期刊文稿的引用率、下载量、期刊影响因子和综合排名快速上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国研网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纷纷与编辑部进行转载合作。

    (3)参与领域内的学术和产业活动,每年编辑部参加学习和宣传的活动达到了20余场。同时采取多种发行和宣传方式进行期刊的宣传推广工作。期刊订阅量和微信关注用户成倍増长。

    (4)为了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学术服务,创办了自主品牌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和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获得了参会听众的广泛好评。此外,还参与承办了多个学术和行业会议,显著提升了期刊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随后,编委会主任委员郑纬民提出了2019—2022年《大数据》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在提升期刊影响力、知名度、显示度方面提出了阶段目标和发展措施,对2019年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规划,并组织编委们参与讨论和提出发展建议。

    针对《大数据》期刊未来一年的工作方向,在自由发言、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与会编委积极献策:《大数据》的定位应该继续保持“杂志”的风格,针对一些领域热点和读者关心的方向,除了以“专题”形式刊登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专栏”的形式刊登;《大数据》在内容的广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要在内容深度方面再做努力,刊登引发大家深度思考的文章,传播大数据思维方式,注重思想性、前沿性、落地性;多组织刊登综述类文章、前沿类文章,同时也要注意此类文章的时效性;专题要办出特色,专题架构清晰;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有不同的审稿标准,如综述类文章、研究类文章、应用类文章,内容各有侧重,在审稿时应加以区分。


    最后,《大数据》编委会主任委员郑纬民针对编委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进行了总结和说明,落实了2019年《大数据》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确定了2019年的专题、重点文稿的主题范围及组织专家;加强特色栏目的打造,充分体现各栏目的特色,规范不同类型文章的审稿标准;多挖掘一些领域内有影响力、有深刻观点的专家作者,特别是目前相对缺少的各应用领域的专家作者,作者群体要做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打造和维护期刊品牌,积极参与业界活动,扩大在专业领域的宣传范围和力度,加强对期刊的内容推广。

    在各位编委的支持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大数据》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大数据》未来4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发布日期: 2018-11-09    浏览: 666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