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子玉. 面向2030的未来网络关键技术综述——Beyond 5G[J]. 电信科学, 2020, 36(9): 114-121. |
[2] |
马培勇,吴伟,张文强,杨广铭,杨锋. 5G承载网关键技术及发展[J]. 电信科学, 2020, 36(9): 122-130. |
[3] |
陈哲,蒋胜,王闯. 面向智能工业物联的灵活地址可信协议架构[J]. 电信科学, 2020, 36(7): 26-33. |
[4] |
涂哲,周华春,李坤,王玮琳. 信息网络内生恶意行为检测框架[J]. 电信科学, 2020, 36(10): 37-45. |
[5] |
刘杨,彭木根. 6G内生安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J]. 电信科学, 2020, 36(1): 11-20. |
[6] |
聂凯君,曹傧,彭木根. 6G内生安全:区块链技术[J]. 电信科学, 2020, 36(1): 21-27. |
[7] |
郑秀丽, 蒋胜, 王闯. NewIP:开拓未来数据网络的新连接和新能力[J]. 电信科学, 2019, 35(9): 2-11. |
[8] |
强鹂, 刘冰洋, 于德雷, 王闯. 大规模确定性网络转发技术[J]. 电信科学, 2019, 35(9): 12-19. |
[9] |
江伟玉, 刘冰洋, 王闯. 内生安全网络架构[J]. 电信科学, 2019, 35(9): 20-28. |
[10] |
王俊文. 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需求[J]. 电信科学, 2019, 35(8): 26-38. |
[11] |
李广鹏, 蒋胜, 王闯. 用于万网互联的网络层协议体系[J]. 电信科学, 2019, 35(10): 13-20. |
[12] |
丛培壮, 田野, 龚向阳, 阙喜戎, 王文东. 时间敏感网络的关键协议及应用场景综述[J]. 电信科学, 2019, 35(10): 31-42. |
[13] |
季新生,梁浩,扈红超.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新思考[J]. 电信科学, 2017, 33(12): 24-35. |
[14] |
曲桦,李岩松,赵季红,赵东旭,赵建龙. 一种基于ELM预测的NDN移动性支持方法[J]. 电信科学, 2017, 33(12): 53-65. |
[15] |
陈强,金明,童景文. 一种针对噪声不确定性的顽健循环特征检测法[J]. 电信科学, 2016, 32(10): 7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