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钢,陈长怡,黄泽龙,黄泽源. 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能云原生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 电信科学, 2020, 36(9): 67-74. |
[2] |
田辉,魏征. “IPv6+”互联网创新体系[J]. 电信科学, 2020, 36(8): 3-10. |
[3] |
史凡. 对云网融合技术创新的相关思考[J]. 电信科学, 2020, 36(7): 63-70. |
[4] |
王江龙,雷波,解云鹏,何琪,李云鹤. 云网一体化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J]. 电信科学, 2020, 36(4): 125-135. |
[5] |
陈泳,姚文胜,陈靖翔,梁奂,李静. 基于云原生技术敏捷交付云网融合应用[J]. 电信科学, 2020, 36(12): 96-104. |
[6] |
卢梦瑶,唐洪玉,唐维,张鉴. 面向网站应用的SDS自适应安全防御体系[J]. 电信科学, 2020, 36(12): 133-138. |
[7] |
雷波, 刘增义, 王旭亮, 杨明川, 陈运清. 基于云、网、边融合的边缘计算新方案:算力网络[J]. 电信科学, 2019, 35(9): 44-51. |
[8] |
周旭, 李琢, 覃毅芳. 面向5G/B5G的智能云化网络架构[J]. 电信科学, 2019, 35(10): 21-30. |
[9] |
郭春梅,马骏,郭昊,毕学尧,张如辉,朱少敏,杨聪毅. 软件定义安全模型与架构浅析[J]. 电信科学, 2017, 33(6): 186-192. |
[10] |
郭保平,程建,刘维平. 军事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J]. 电信科学, 2015, 31(12): 70-75. |
[11] |
汪来富,金华敏,沈军. 虚拟化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J]. 电信科学, 2014, 30(Z2): 108-111. |
[12] |
王荣,李洪,金璇. 通信业用户信息安全事件分析与防护[J]. 电信科学, 2013, 29(8): 80-84. |
[13] |
李洪,渠凯,伍思源,周文红. 中国电信云计算业务平台安全建设浅析[J]. 电信科学, 2013, 29(4): 146-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