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冠辰, 王智飞.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多模态融合标准研究及展望[J]. 电信科学, 2021, 37(1): 32-38. |
[2] |
陆钢,陈长怡,黄泽龙,黄泽源. 面向云网融合的智能云原生架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 电信科学, 2020, 36(9): 67-74. |
[3] |
刘伟,张雁丽,刘洁,邢丽娟. 无线LoRa在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终端层的应用[J]. 电信科学, 2020, 36(9): 94-101. |
[4] |
杨旭,肖子玉,梁冰,李乐. 5G核心网部署及演进方案[J]. 电信科学, 2020, 36(9): 131-140. |
[5] |
田辉,魏征. “IPv6+”互联网创新体系[J]. 电信科学, 2020, 36(8): 3-10. |
[6] |
李振斌,赵锋. “IPv6+”技术标准体系[J]. 电信科学, 2020, 36(8): 11-21. |
[7] |
程伟强,刘毅松,姜文颖,张庚. G-SRv6头压缩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J]. 电信科学, 2020, 36(8): 22-27. |
[8] |
何林,况鹏,王士诚,刘莹,李星,彭书萍. 基于“IPv6+”的应用感知网络(APN6)[J]. 电信科学, 2020, 36(8): 36-42. |
[9] |
史凡. 对云网融合技术创新的相关思考[J]. 电信科学, 2020, 36(7): 63-70. |
[10] |
韩凯峰,刘铁志. 基于反向散射通信的车辆精准定位技术[J]. 电信科学, 2020, 36(7): 107-117. |
[11] |
刘晓军,武娟,徐晓青. 大数据架构剖析及数据安全融合技术[J]. 电信科学, 2020, 36(7): 146-155. |
[12] |
陈山枝. 关于低轨卫星通信的分析及我国的发展建议[J]. 电信科学, 2020, 36(6): 1-13. |
[13] |
彭绍亮,白亮,王力,程敏霞,王树林. 面向智慧医疗的可信边缘计算[J]. 电信科学, 2020, 36(6): 56-63. |
[14] |
林锋,徐柳婧,陈晓华,戚伟强,陈可,朱添田. 一种基于多视角特征融合的Webshell检测方法[J]. 电信科学, 2020, 36(6): 125-132. |
[15] |
张鉴,唐洪玉,刘文韬,薄明霞. 面向云网融合的电信网安全防护体系参考架构[J]. 电信科学, 2020, 36(5): 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