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面向未来移动网络密集连接的关键技术综述
    钱志鸿, 肖琳, 王雪
    通信学报    2021, 42 (4): 22-43.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21094
    摘要2428)   HTML1091)    PDF(pc) (1000KB)(2486)    收藏

    在总结密集连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密集终端接入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网络架构及相关技术、密集连接的传输技术和接入技术等几个重点方向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多种连接形式并存的灵活性网络结构。针对上下行覆盖不对称问题,结合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提出了基于上下行分离网络架构的密集终端接入方案,阐述了为应对大规模组网和密集连接需求要实现的网络架构立体化和通信与计算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基于太赫兹和区块链等技术对频段向上延伸和频谱资源共享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工业物联网中大规模受损边缘计算网络修复机制
    田辉, 伍浩, 田洋, 任建阳, 崔亚娟, 艾文宝, 袁健华
    通信学报    2021, 42 (4): 89-99.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211100
    摘要1331)   HTML503)    PDF(pc) (870KB)(1304)    收藏

    针对工业物联网中边缘计算网络与其余子网的相互依赖特性所导致的网络大规模级联故障问题,考虑到网络修复初期的资源有限性,提出了一种联合考量计算需求与修复开销的网络修复机制。考虑到受损网络结构(拓扑关系与链路容量)和动态特征(边缘计算节点计算需求),基于节点计算量守恒定理构建了链路修复策略集与网络计算迁移的联合分析框架。基于Benders分解算法,将原NP-hard问题转化为相互依赖的主问题与子问题,通过割平面的不断逼近,实现对原问题最优解在多项式时间内的高效探索。结合局部分支法,进一步保障Benders分解算法的上界在迭代过程中的非增特性,加快算法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系统总开销性能优于传统基于拓扑结构的修复算法,并且可以在多场景下保持其性能优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区块链技术研究综述:原理、进展与应用
    曾诗钦, 霍如, 黄韬, 刘江, 汪硕, 冯伟
    通信学报    2020, 41 (1): 134-151.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20027
    摘要2428)   HTML395)    PDF(pc) (1174KB)(13352)    收藏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依靠智能合约等逻辑控制功能演变为完整的存储系统。其分类方式、服务模式和应用需求的变化导致核心技术形态的多样性发展。为了完整地认知区块链生态系统,设计了一个层次化的区块链技术体系结构,进一步深入剖析区块链每层结构的基本原理、技术关联以及研究进展,系统归纳典型区块链项目的技术选型和特点,最后给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区块链前沿应用方向,提出区块链技术挑战与研究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矿山物联网人-机-环状态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袁亮, 俞啸, 丁恩杰, 赵小虎, 冯仕民, 张达, 刘统玉, 王卫东, 黄艳秋
    通信学报    2020, 41 (2): 1-12.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20036
    摘要582)   HTML68)    PDF(pc) (1186KB)(831)    收藏

    物联网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性为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矿山“人-机-环”状态信息的实时精准感知是矿山物联网应用的基础。分析了矿山安全生产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围绕矿山物联网感知理论、智能传感技术、标准化方法、大数据分析服务几个关键问题,建立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和数字孪生的虚实融合感知理论模型,提出了矿山“人-机-环”信息统一描述方法,研究了矿用光学等多参数传感与能量自动捕获技术,规范了矿山物联网编码与交互协议标准,设计了矿山物联网融合通信网络服务架构,构建了矿山物联网大数据高效接入与深度分析应用服务体系,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状态信息的全面精准感知、实时高效交互与智能分析应用。为提升矿山安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预判、综合保障技术水平,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效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6G移动通信技术展望
    张平, 牛凯, 田辉, 聂高峰, 秦晓琦, 戚琦, 张娇
    通信学报    2019, 40 (1): 141-148.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19022
    摘要2057)   HTML431)    PDF(pc) (2467KB)(3534)    收藏

    为满足人类更深层次的智能通信需求,6G将实现从真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延拓。为此提出了6G需要解决“人-机-物-灵”的问题,设计了6G演进的双世界架构,该架构将支持6G中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第四元素——灵。进一步给出和分析了支撑6G设计与实现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主  编:张 平
副主编:张延川 马建峰 杨   震
     沈连丰 陶小峰 刘华鲁
编辑部主任:吴娜达 肇丽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
     顺八条1号院B座“北阳晨光
     大厦”2层
邮政编码:100079
电  话:010-53878169、53859522、
     53878236
电子邮件:xuebao@ptpress.com.cn
     txxb@bjxintong.com.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36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102/TN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