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活动预告】2020年新基建智慧交通物联网论坛


    论坛主题2020年新基建智慧交通物联网论坛

    论坛时间2020724日(星期五)13:00-17:25

    论坛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584 903 086

     

    主办单位  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

    承办单位  《物联网学报》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

    名誉主席  尹浩   沈学民

             朱洪波

    执行主席  钟章队

    组织委员会:熊轲  王公仆  李宗辉  孙宵芳  陆杨   林思雨  刘华鲁  易东山



    新基建的提出使得智慧交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新基建所包含的七大领域均与智慧交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交汇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被认为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发展方向。新基建中所涉及的每个领域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智慧交通的实现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本次论坛围绕智慧交通物联网,邀请交通领域不同场景(轨道、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管道、车联网)的院士、知名专家、技术大咖、企业专家共聚一堂,探讨智慧交通领域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沿理论、使能技术和趋势挑战等,为产业升级赋能,为国家新基建助力。

     

     

    参会嘉宾

    尹浩,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通信网络领域专家。长期从事通信网络理论方法研究、体系结构设计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国防重点科研与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和物联网技术。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与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物联网学报》主编等。

     

    报告题目:Blockchain-based Data Management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沈学民,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以及皇家学会会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IEEE Fellow。现为IEEE通信学会副主席,Springer 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主编,曾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期刊主编,IEEE Board of Governor成员,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s Selection Committee主席等职务。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TPC主席/合作主席,包括IEEE GLOBECOM 16, INFOCOM 14, VTC-Fall 10等。研究方向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车联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及智能电网等。

     

     

    报告题目:物联网新基建与智能交通

    朱洪波,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物联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会士、通信分会主任、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物联网委员会主任、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物联网学报》执行主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专项总体组专家,教育部“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等。

     

    报告题目:5G在智慧交通中的创新应用

    钟章队,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国家铁路GSM-R首席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完成1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中国图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奖。成果在青藏、大秦重载、高速等铁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500多篇,授权专利10项;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是铁路通信信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无线电协会常务理事,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

    报告摘要: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国家“网络强国”和“交通强国”新战略,实现5G赋能智慧交通,需要将车、路、人、云形成一张可随时感知、通信和实时决策的智能网络,从安全、效率、节能等方面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本报告和大家分享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中丰富的智慧交通业务和典型的应用场景,分析其中的共性需求和问题,探讨5G物联网、移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解决方案。

     

     

    刘华鲁,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物联网学报》副主编。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无线电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曾荣获2016年度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8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报告题目:海洋智能航运与通信网络

    姜胜明,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网络研究,出版全英文专著(Springer)2部,1部被译成中文。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近200篇,以第(唯)一作者发表本领域国际顶级、权威和前瞻性期刊及会议论文12篇。2011年获选上海特聘专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互联网(Marine Internet)。

    报告摘要:全球约80%的货物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如何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航运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智能航运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它主要包括智能船舶、智能导航、智能港口、智能航运服务和管理等几大方面。但是,海洋特殊的地理及气象环境导致海洋智能航运的通信网络条件无法与江河湖泊航运相比,报告简要探讨海洋智能航运通信网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思路。

     

     

    报告题目:5G技术及其在新一代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孙知信,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院长、现代邮政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运输部第5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邮政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邮政局邮政业研发中心(物联网技术)主任。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邮政行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报告摘要:分析新一代物流行业使用的热点技术,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表明新一代物流行业将会呈现一种智慧的物流架构。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出5G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5G的主流应用场景、5G能够应用在新一代物流行业中的优势,得出新一代物流行业中将会涉及5G的应用场景。具体描述5G通信技术与新一代物流行业结合的一些架构体系,展望5G在新一代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场景,描述场景实施的内容。

     

     

    报告题目:面向自动驾驶的汽车智能网联技术

    冷甦鹏,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ESI高被引2篇,3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出版专著/章节4部,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任多个国际会议TPC主席,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国家自科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20余项。主要研究物联网、车联网、新一代无线网络资源管理、介质访问控制、路由、组网与互联、智能算法理论及技术应用等。

    报告摘要: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为自动驾驶技术注入新活力。利用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不但能以较低成本为车辆定制“超视距”的交通环境感知服务,而且使车辆间交互式协同驾驶成为可能,大幅度提升行驶安全性。本报告以研究安全高效的协作式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为主线,面向自动驾驶应用讨论主要技术挑战,着重讨论基于5G的C-V2X通信与组网技术、基于通信和计算异质资源联合调度的边缘智能技术、面向车联服务的交通与通信资源匹配技术,并探讨未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

     

     

    报告题目:复杂大型油气管网智能保供研究进展

    刘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发表论文6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管网智慧化、管网系统安全等理论及技术应用等。

    报告摘要:我国油气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快、区域分布不均衡,“全国一张网”实现全局资源调配的同时,也给油气管网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报告旨在分享我国油气管道及智能化建设进展,探讨对油气管道智能化的理解与认识;讨论油气管网保供的关键技术、不同环节涉及的智能化问题。探讨油气管网物理实体的精准数字孪生、管网安全性智能化评估与异常智能化诊断、管网数据感知与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科学问题。

     

     

    报告题目:绿色轨道交通物联网

    熊轲,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信息通信网络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以核心成员参加“973”、“863”等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120余篇,所发表论文web of science引用近千次。参与完成White Paper V2.0H- 5G Enabler: High Mobility Support和《综合轨道交通5G应用技术白皮书》。

    报告摘要: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对于轨道交通系统而言,物联网是其实现“智慧化”的基石。轨道交通系统庞大,需要大规模部署物联网设备。如果完全按照传统思路设计与部署,除了耗费大量的成本,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何从网络设计的各个层面出发,引入能量采集、节能和高能效技术,实现绿色轨道交通物联网的设计和部署,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围绕绿色物联网的概念、发展、先进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探讨轨道交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报告题目:新基建时代下的高速公路车路协同技术

    龚思远,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曾任美国普渡大学-美国交通部智能网联交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车联网与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无人车辆运行控制、交通网络建模与先进交通流理论研究。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高速公路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组负责人,主持智慧公路与车路协同方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美国交通部项目2项。现任《中国公路学报》青年编委,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先进交通网络建模分委会委员,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近20个国际顶级和著名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高速公路车路协同技术是提高现有道路运行安全、通行效率、用户体验与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赋能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举措,是道路交通运输领域技术革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新基建的背景下,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重大设施将充分为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的网联化性能、管控方式革新和基础算力带来核心赋能,从而推动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的全面升级与实际落地。从系统架构、协同感知、边云联控、个性服务等角度阐述车路协同系统及新基建战略为其带来的革新性发展机遇。并从支撑协同式自动驾驶与驾驶辅助方面,讨论面向车端的车路协同技术关键应用。

     

     

    报告题目:新一代感知技术赋能5G智慧交通

    李远,博士,北醒光子CTO,入选2018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业精英”。本科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硕士从师于徐叙榕院士,博士毕业于美国Wake Forest University物理系,发表英文SCI论文40余篇,引用超过800次,专利200项,出版著作2本。2014年创建北醒光子,专注于激光雷达,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车等人工智能领域,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销售渠道。公司人数100人,曾获IDG、顺为、凯辉、Delta、Keywise、科沃斯等机构投资。

    报告摘要:智慧交通依托新一代感知技术获得可靠的数据源,通过5G高速传输、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能力,精准实现交通参与者和基础设施的智能互联,快速形成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网络,全面提升交通安全。新一代感知技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集成摄像头、毫米波等传感器形成的多维度终端感知组合,可以弥补摄像头和单一传感器的缺点,具有实时环境感知、全天候全场景适应、超视距探测、和高速探测等优点。它能够准确感知并预测交通事件的发生,为智能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参与

    直播时间:2020年7月24日(星期五)13:00-17:25

    直播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584 903 086)

    参与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


       



  • 发布日期: 2020-07-21    浏览: 813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单位: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学术指导: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主  编:尹 浩
执行主编:朱洪波
副 主 编:刘华鲁
编辑部主任:李彩珊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
     顺八条1号院B座“北阳晨光
     大厦”2层
邮政编码:100079
电  话:010-53878076
     010-53879096
     010-53879098
电子邮件:wlwxb@bjxintong.com.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750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491/TP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